如今各大電商平臺、家電賣場都推出了“延保服務”:消費者只要支付一筆額外的費用,一般是產品價格的5%至10%,就可讓購買的家電產品保修期延長一段時間。然而購買更長的保修期限,是否等同產品的“三包期限”自動延長了呢?相關服務應該是生產廠家還是家電賣場來提供?
記者走訪家電賣場發現,小到豆漿機、電飯煲,大到空調、電冰箱、洗衣機到電視機甚至電腦等家電商品標簽邊上都有一年延保、兩年延保等價格標識。費用按照家電品類、產品售價、使用年限、延保時長而不同。
鄭州的劉先生三年前網購的一臺液晶電視,前不久壞了,已經過了廠家規定的“整機一年,主要配件三年”的質保期,好在他當時就多花五百多塊錢買了三年“延保”服務,整機保修三年。
所謂“延保”,就是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,或者由商家贈送,讓產品保修期相對延長一段時間。協議上明確寫著,電視機購買價格為4800元,延保服務費510元,延保期是廠家整機保修一年結束之日生效,之后三年內電視機出了問題都要由延保公司負責維修。
延保公司客服人員建議,最好去聯系一下負責保修的這個產品。因為劉先生的延保費用并沒有提交到延保公司。
按照客服的說法,當時劉先生直接將延保費一并付給了購物網站,網站并沒有將這筆錢打給延保公司。
劉先生遭遇了延保公司和電商踢皮球。原來,當初購買電視機的電商如今已被其他電商收購,新的電商與延保公司并沒有合作,因此查不到當時的延保費在哪里。
對此,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岳屾山提到,個別家電“延保服務”的確暗藏玄機,消費者要警惕遭遇文字游戲。消費者要清楚提供延保服務的究竟是哪一方。有廠家延保服務,有銷售方延保,還有第三方的延保服務。岳屾山指出,這三者當中廠家延保服務是最靠譜的。商家在銷售延保時是作為一個產品銷售,有時說的很好,但有時具體提供服務和銷售的承諾不相符;還有一種商家、消費者和第三方踢皮球,互相推諉的情況。
延保已成為消費糾紛熱點,但并非所有產品都需要延保服務,消費者應酌情選擇。
河南省工商局12315消費維權先鋒隊隊長鄭巖說,消費者在購買家電中常會遇到“延保”服務不能正常服務的情況,在修理維修服務中,“延保”服務情況復雜,都要依據個案處理。大品牌可能支付的時候直接購買延長保修期服務;有些在保修期內存在其他質量安全隱患或者問題的時候,廠家單方面做出的承諾,更換零部件維修之后再往后順延。
作為近年來新興的售后服務契約,“延保”服務并非延長“三包”,只是一種風險管理產品。說白了,就是給自己的家電買了個意外險。律師岳屾山說,如果選擇“延保”服務,就要簽訂“延保”服務合同,明確“延保”期限、“延保”范圍、故障責任界定、收費或是免費、違約責任等事項,此外要特別留意一些昂貴部件是否屬于延保修理范圍。
岳屾山指出,一般發生的時候都要經過一段時間,當時承諾做延保或提供延保服務的已經不存在了,或者不提供相關服務了。這就提醒消費者們在購買時要注意要保留好憑證,包括選擇好平臺和商家、網站來服務。(文/央廣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