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初我們先祖的家具陳設是非常簡潔的,隨著社會的發展,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豐富起來,而審美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于是,家具中的屏風制作也應運而生了。下面就跟著一起裝修網的小編了解一下屏風悠遠的文化歷史吧!
屏風最早大多放在床后或床側,后逐漸由固定的發展為活動的,式樣和功能也不斷出現了各種變化。屏風的誕生,開始是專門設計于皇帝寶座后面的,稱為“斧鉞”。它以木為框,上裱絳帛,畫了斧鉞,成了帝王權力的象征。《史記》中也記載:“天子當屏而立”。經過一段漫長時間的發展,屏風開始普及到民間,走進了尋常百姓家,成了古人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屏風的制作形式多種多樣,主要有立式屏風、折疊式屏風等。后來出現了純粹作為擺設的插屏,它嬌小玲瓏,饒有趣味。古時,王侯貴族的屏風制作非常講究,用了云母、水晶、琉璃等材料,在鑲嵌工藝上,用了象牙、玉石、琺瑯( fà lánɡ)、翡翠、金銀等貴重物品。可謂極盡奢華。然而,民間的屏風制作大都崇尚實用樸素。大有陳設素屏者,而且,自魏晉以來,此風大盛。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《素屏謠》曰:“當世豈無李陽冰篆文,張旭之筆跡,邊鸞之花鳥,張藻之松石,吾不令加一點一畫于其上,欲爾保真而全白。”表明了其對素屏的崇尚之意。民間的素屏與帝胄之家的華屏相比,真是別具一格而韻味悠閑。
中國傳統的工藝五花八門、名類繁多,可古人還是對屏風情有獨鐘。因為它融實用性、欣賞性于一體。
屏風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開始,稱之為“邸”。是天子專用的器具。它以木為框,高八尺,裱絳帛,上繡斧紋,斧形的近刃處畫白色,其余部分畫黑色,象征帝王權力。此外,周天子在冬至祭時,背后“設皇邸”,需“以鳳皇羽飾之”,也是指經過一番裝飾后的屏風。后世的屏風與最開始的斧扆,可謂一脈相承。
漢唐時期,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。其形式也較前代有所增加,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,可疊,可開合,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,加以彩繪,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,多為紙糊。
屏風的種類有地屏風、床上屏風、梳頭屏風、燈屏風等;而若以質地分則更多,如玉屏風、雕鏤屏風、琉璃屏風、云母屏風、綈素屏風、書畫屏風等等,不一而足。
明代以后出現了掛屏,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,成為純粹的裝飾品。
可分為座屏風和圍屏。①座屏風:由插屏和底座兩部分組成。插屏可裝可卸,用硬木作邊框,中間加屏 芯。大部分屏芯多用漆雕、鑲嵌、絨繡、繪畫、刺繡、玻璃飾花等作表面裝飾。底座起穩定作用,其立柱限緊插屏,站牙穩定立柱,橫座檔承受插屏。底座除功能上需要外,還可起裝飾作用,一般常施加線形和雕飾,與插屏相呼應。座屏風按插屏數分為獨扇(插屏式)、三扇(山字式)和五扇等。此外,還有一種放在桌、案上作陳設品的小屏風,其形式與獨扇式座屏風完全一樣,又稱為硯屏、臺屏。②圍屏:由偶數屏扇組成,可折疊。一般扇數為4、6、8扇,多至12扇。為了站立穩定,屏扇多以鋸齒形放置在地面。圍屏由屏框和屏芯組成,也有采用無屏框的板狀圍屏,每扇之間用屏風絞鏈連接。屏框除了傳統用木、竹制作外,現代屏風還采用金屬、鋁合金作骨架。屏芯多用尼龍、皮革、塑料、彩綢等材料,具有清新簡潔的特點。有些小尺寸的圍屏,可設于炕上作裝飾,稱為炕屏。
以上就是一起裝修網的小編給您介紹的屏風歷史的相關信息,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,了解更多有關資訊,請繼續關注一起裝修網。